【好想在家夏廚】紫蘇油蔬菜拌飯


多吃好油,比起不吃油,會更健康喔!
這次分享一道簡單又好吃的「紫蘇油蔬菜拌飯」,四種蔬菜以熱水燙過,加上富含不飽和脂肪酸Omega-3的紫蘇油、鹽、蒜調味,再與白飯、煎蛋組合,方便美味的菜菜多多拌飯,就完成啦!


若你無肉不歡,也可加入喜歡的肉類,蔬菜種類也隨你更換,總之是一道自由度很高的料理啦!


除了蔬菜纖維質與維生素

另一個營養關鍵

在於料理使用的【韓國母心頂級初榨冷壓生紫蘇油】:

  • 100%冷壓初榨韓國紫蘇籽油,氣味清香
  • 不飽和脂肪酸Omega-3含量60%,可代替魚油,適合素食者
  • 發煙點180~190℃,建議生飲保健、涼拌,保留營養素

【紫蘇油蔬菜拌飯】食材

(份量建議皆為適量,請視用餐人數調整)

  1. 紫蘇油
  2. 蒜泥
  3. 韓式辣醬(不吃辣者,可以醬油或任何你喜歡的醬料替代)
  4. 白飯
  5. 菠菜
  6. 胡蘿蔔
  7. 黃豆芽菜
  8. 香菇
  9. 雞蛋

其他好康

  • 極鮮透抽米粉湯

    極鮮透抽米粉湯

    新鮮+鮮美=極鮮海味米粉湯🍜

    選用聖德科斯安心水產

    🦑 Q彈野生透抽 🦪吃益生菌長大的白胖文蛤

    5分鐘煮出天然鮮甜好湯 超EASY!


    跟著影片鮮一下

    今晚就煮這一碗啦~




    【極鮮透抽米粉湯】食材(2人份)

    1. 統一生機-野生透抽 - 400g/包,只用部分約200g
    2. 打寶蛤-產銷履歷XL文蛤 - 400g/包,只用部分約200g
    3. 米粉/炊粉 - 一塊約100g
    4. 蝦米 - 適量
    5. 香菇乾 - 適量
    6. 鹽 - 適量
    7. 米酒 - 適量
    8. 水 - 600g
    9. 綠蔥花 - 適量
    10. 芹菜末 - 適量

  • 夏日運動補給站

    夏日運動補給站

    撰文者:郭環棻 營養師


    炎炎夏日,你,只想在家舒服地吹冷氣,討厭流汗所以拒絕運動嗎?


    天氣炎熱,確實容易讓人打消運動的念頭呢!


    其實在夏天運動有一些特別好處,因為氣溫較高,更容易流汗,會加快人體體液循環和代謝。


    當我們的體溫每增加攝氏0.5度,基礎代謝率就會增加7%,會因此加快代謝,甚至可以促進深層脂肪燃燒。


    換句話說,夏天運動的鍛鍊成果更顯著喔!


    今天分享3個要訣,讓喜歡運動,或是正要培養運動習慣的你,不再有後顧之憂,在夏日好時光中依然保持活力,能量滿滿!


    要訣一  補充水分與電解質

    無論是在室內運動、或室外享受大自然,都會因為運動期間的脫水,造成熱衰竭、熱經孿,嚴重時甚至可能中暑,萬一四周無人可求援時,很可能會因脫水致命。


    因此擅長運動營養的環環,鼓勵大家觀察「運動的體重」改變,每減少0.5公斤,必須在運動期間或運動之後補充750毫升的水分。萬一無法監測體重時,可以利用尿液來做判斷,若比檸檬水還要黃、或是遲遲沒有想要上廁所,都是水分不足的現象,需要優先趕快補充白開水。


    若從事的運動強度較低,出汗量並沒有像預期中的多時,例如:滑冰、陰瑜珈等,流汗量有限卻大量補水,也有可能會喝下太多的水,造成抽筋等現象。


    哪種情況需要補充運動飲料呢?


    運動飲料含有水分、電解質、醣類,可以促進小腸吸收水分跟葡萄糖。


    當我們進行超過2~3小時的長時間耐力運動,例如爬山、長泳、騎單車、打球,可以交替補充運動飲料,或是果汁、水,例如,礦泉水、海洋深層水,更能維持體力喔。




    要訣二  營養攝取均衡,低脂蛋白質、澱粉、蔬菜、好油脂,全都要!

    為了提升運動訓練品質,正餐均衡攝取,才是維持運動能量,因此選用好消化的營養食物更是關鍵,建議應該這樣吃:


    運動之前,平時的正餐

    建議每位成年人的進食份量如下:


    蛋白質建議分散三餐,穩定攝取,一次至少吃到14公克,可以選擇:瘦肉,例如里肌肉、雞胸肉等…約60公克,或是兩顆蛋、一盒嫩豆腐、或是1/2片鮭魚肉,都是一餐適合的建議量,再搭配雜糧澱粉、炒青菜或蔬菜湯,一份水果,就是營養均衡的一餐。




    運動中可以這樣補充

    建議3~4小時以上運動,別忘記每1小時補充一次小點心,例如:能量果凍、布丁、水果優格、含糖豆漿、雞精等,幫助體能續航力,維持訓練品質,避免運動傷害、或是體力不支昏倒喔~




    運動之後,復原修補的食物補充

    運動後緊接著吃正餐,可以準備好消化的麵條、粥,搭配白肉魚、或其他海鮮(如蝦)與青菜,青菜份量與麵條與米粥一樣多,煮成一碗簡單的海鮮湯麵、海鮮粥,美味又營養。


    麵條、粥的碳水化合物經過水煮後,升糖指數較高,可刺激胰島素分泌,轉化白肉魚的優質蛋白質,進入人體肌肉中,幫助肌肉修補與復原。


    大部分的白肉魚脂肪含量較少,且含有Omega-3不飽和脂肪酸的天然魚油,可幫助人體代謝,是不遜於雞胸肉的白肉種類。


    除了鮭魚、也可以選擇鱸魚、大比目魚(扁鱈)、紅魚,都是常見的白肉魚種類。


    也別忘記補充富含維生素、礦物質的多種蔬菜、水果,營養拼圖更完整,幫助身體建造修補組織更順利!




    要訣三、如果感覺行動卡卡,就補充膠原蛋白

    如果運動時,你感覺關節卡卡不順暢,可以注意這三種東西有沒有穩定補充:水分、膠原蛋白、維生素C


    人體關節的軟組織,是由水分當作緩衝,當水分持續流失,關節中的水分會轉移到肌肉或血液中幫助散熱降溫,因此軟體組織變薄,自然容易造成擠壓、磨損而疼痛,因此補充水分也是保護關節的小技巧。


    練習減少喝含糖飲料,每天喝8到10杯水,發揮潤滑緩衝作用,行動更順暢。


    為何要補充膠原蛋白呢?


    膠原蛋白是關節組織中的主要結構,因此在受傷期間、或是訓練後,持續補充膠原蛋白也很重要,建議挑選純化後小分子型態,如膠原蛋白胜肽,或是二型膠原蛋白,才是增加行動力的關鍵成份。


    有一種說法是,吃豬皮、魚皮也可以補充膠原蛋白,但是直接食用這類食物,容易攝取過多皮下脂肪,還沒補充足夠膠原蛋白之前,你可能就因血脂過高造成中風、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。所以透過保健食品補充膠原蛋白,也是聰明又有效率的方式。


    然而只吃膠原蛋白是不夠的,還需有充足維生素C的協助,因為維生素是幫助膠原再生的關鍵,因此鼓勵大家餐後可以補充水果。


    有飯、有菜、有肉、好油脂搭配新鮮水果,營養充足均衡,才是提升營養素吸收的長久之計喔。


    炎炎夏日,運動更要聰明吃,營養就問營養師。


    以上知識學起來之後,更要運動前把營養先準備好,用吃來感受運動營養的厲害喔!




  • 疫起新生活 健康守護4招

    疫起新生活 健康守護4招

   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病毒,台灣從2020年開始,也努力守過了2個年頭,如今邁入2022年第二季,台灣疫情產生劇烈變化,一時之間我們或許感到不安與驚慌,但唯有冷靜、做好全方位照顧,才能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,安心過生活。


    在這樣的關鍵時刻,聖德科斯整理了四篇全方位照顧文章,日常營養素攝取、照護營養補充、居家自煮、生活調息…希望我們都能度過這個緊張時期,讓生活趨於平常、安穩



    一、提升保護力 營養素這樣吃

    打造由內而外的自然保護力,提升免疫系統功能,必須要有適度睡眠、運動與充分休息,也需要透過日常飲食,補充均衡營養素,有了健康的身體,自然能更有效防禦外界的病毒侵害,減少染疫變重症的風險。


    我們整理出五個可以在疫情期間,多補充的營養素與對應食物,建議大家可加入日常採購清單:


    1.維生素D

    維生素D除了與鈣質吸收、維持鈣磷平衡息息相關,也可以舒緩身體發炎反應。國外研究指出,缺少維生素D者,容易導致免疫力失衡,感染新冠肺炎風險上升。維生素D可以調節免疫力,幫助清除病毒並降低發炎反應。防疫時期減少外出,日曬不足更容易缺少維生素D,所以要多從食物補充喔。


    建議攝取:雞蛋、牛肉、高脂肪魚肉(例如鮭魚、鮪魚、鯖魚)、乳製品(例如起司)。


    2.蛋白質

    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細胞、組織成份的重要原料,包含對抗病毒的抗體,也需要從蛋白質中合成。優質蛋白質與抗體產生有關,建議選擇奶、蛋、魚、肉、豆類等優質蛋白質食物,攝取必需胺基酸,提升抵抗力。


    3.益生菌

    腸道好,人就健康,這可不是俏皮話,改善腸道內的好菌叢生態,就可力抗病毒,促進免疫力與身體健康。建議可以多攝取發酵類食物,讓有活力的益生菌叢入住體內,增進健康循環,例如常見發酵食物如優格、泡菜、味噌。但要注意,益生菌無法存活在高溫場合,因此必須冷冷吃,益生菌才能發揮最大作用。


    4.多醣體

    多醣體為單糖組成的巨大醣分子,是啟動體內免疫淋巴細胞、免疫細胞的活化關鍵,常見於各種菇類食物,例如靈芝、黑木耳、銀耳、香菇、猴頭菇、金針菇…都有不同的多醣體功效。


    5.OMEGA-3

    OMEGA-3不飽和脂肪酸,具抗發炎和幫助免疫力的功效,而「發炎反應」是身體對抗外來細菌或病毒的重要防禦機制,因此「抗發炎」與「提高免疫力」,就是身體健康的指標。 人體無法自然合成OMEGA-3,所以可以多攝取鮭魚、鯖魚、核桃與亞麻仁油(俗稱陸地的魚油),獲得天然OMEGA-3成份。





    二、照護營養補充 這樣吃更「精」準

    確診數飆升期間的蛋白質補充,除了吃肉吃蛋喝牛奶,還可以…?


    蛋白質是製造白血球、抗體的主要成分,所以會建議一般人病後可飲用雞湯或魚湯,補充必須營養素,加速恢復健康。


    普通的雞湯、魚湯,必須經過人體消化,才能被吸收利用,然而經過高溫處理、過濾油脂與雜質、味道單純、將蛋白質轉化成較小分子胺基酸的雞精或魚精,更有利人體吸收,特別適合身體虛弱、食欲不佳的病人,做為病後補養的額外營養補充,加速復原。


    建議使用方式

    可直接飲用,也可將雞精、魚精加入湯品、蒸蛋中,作為高湯基底,不僅營養,也增添料理風味。


    誰需要精補品?

    在疫情緊張期間,攝取雞精或魚精的營養,是為了滋補養身,調整體質,所以,無論是病後補養、施打疫苗後的補給,或是日常營養補充,都可以適量食用此類精補品,搭配充足飲水、多色蔬菜水果,均衡營養,更有效促進健康、增加防護力。




    三、防疫下半局,在家安心煮



    疫情讓吳柏毅、腹胖達滿街跑,也讓某些人廚藝突飛猛進,但是,你可能曾遇到以下難題.....

    • 如何有效採購食材?煮來煮去都是一樣口味,變不出新花樣?
    • 煮久了,有點倦怠,沒有動力?
    • 在家開伙很讚,但希望有更方便的選擇?

    這篇文章,就是要寫給目前在家下廚的煮婦與煮夫們,透過三個經驗分享,希望讓大家煮得更有勁,在家用心下廚,煮得開心、也吃得安心,一起度過這個緊張時期!



    1. 自煮管理

    更輕鬆自在完成採購、料理的自煮流程,幾點簡單原則報你知。


    1. 依家庭用餐人口數、預計料理菜單,先規劃採購清單,最多採購一週的食材內容,除非你家冰箱容量很大。
    2. 冰箱空間管理很重要,謹記先進先出原則,適度分裝食材。
    3. 採購蔬菜,可以選擇較耐放的葉菜、根莖類或適合冷凍存放的食材,例如蘿蔔、馬鈴薯、花椰菜、高麗菜、洋蔥…
    4. 採購肉類,市面上生鮮通路提供多種類、不同部位的肉品,相當方便,若是料理新手,可以選擇像是火鍋肉片與絞肉,可依需求少量多次使用,也適合多種烹飪方式,肉片可以涮火鍋、炒蔬菜,絞肉可以做瓜仔肉,也可以與多種蔬菜一起料理。

    運用【關鍵字組合】一樣食材至少變出三道菜

    煮到沒靈感?


    透過幾個關鍵字排列組合,加上調味變化,就能豐富你的菜單!例如打開冰箱有「豬肉片」與「蔬菜」,搭配湯品、鮮乳、番茄、沙拉、熱炒等關鍵字,就能產生例如:日式豚汁、味噌牛奶豬肉蔬菜鍋、西式番茄豬肉鍋、胡麻豬肉蔬菜溫沙拉、蔬菜炒豬肉片等多種菜色,讓你清冰箱也能變大廚!



    2. 儀式感

    即便你很會煮,若缺少一些關鍵因素,煮久了也會感到倦怠,或是吃膩,這個關鍵就是「儀式感」。


    所謂儀式感,其實就是賦予日常生活行為新的意義,也讓我們在不確定環境中,重新掌握「確定」的安心感。


    如何在居家自煮中體現儀式感呢?幾個小方法,可供你練習:


    1. 營造特別的用餐氛圍:
    2. 從燈光、餐桌到餐具的擺設,稍微用心,就能創造出有別日常的居家環境,平常你可能只是一個碗、一雙筷子就解決一餐,可試著用多種器皿分裝食物,加上餐巾,用好看的杯子喝飲料,都會讓人有截然不同的感受。


      偶爾刻意製造的浪漫,讓你與家人一起在日常中體驗驚喜,也能更投入享用美食。


    3. 美化餐盤中的料理:
    4. 料理上桌,除了鼻子嗅聞香氣,「眼睛」也是最先享用料理的感官,所以可透過擺盤與裝飾的方法,讓料理看起來更可口誘人,讓美味更加分。


    5. 用心品嘗這一餐:
    6. 運用「正念飲食」的概念,感謝此刻擁有食物、舒適環境,以及身在此處的自己,仔細品嘗口中食物,從紛擾日常中解放,滿足於當下這份餐點。


    打造自煮用餐的儀式感,讓「將就」變成「講究」,你也能從中發現更多喜悅。



    3. 即食料理

    每次自煮都要經歷食材採購、備料、烹煮與善後…長久下來,也會使人失去動力,其實你有更輕鬆的選擇:簡單覆熱就能享用的「即食料理」!


    拜現代食品技術之福,我們已能優雅享用豐富的即食料理,無論是香料雞腿排、豬排、咖哩雞、古早味米粉湯…透過簡單的加熱步驟,輕鬆還原美味料理。


    聖德科斯堅持健康好食物的品牌精神,提供多樣的即食料理,多款獲得「潔淨標章」(Clean Label)驗證的食品,希望讓你享用美味更安心!


    聖德科斯真心推薦即食料理品牌:

    就算是即食料理,運用前面說的自煮管理、打造儀式感等方法,你依然可以吃得放心又滿足喔!


    來去聖德科斯門市看看吧~



    四、身心調息好,防疫少煩惱


    這段日子裡,你過得還好嗎?

    疫情加劇,時局改變迅速,你擔心自己與家人的健康,不知道這樣的情況要持續多久...

    你的緊張焦慮在所難免,然而,不妨現在休息片刻,花5分鐘閱讀這篇文章,我們想與你分享3個日常生活調息、讓身心更健康的簡單方式:

    • 🤗透過呼吸、察覺自我想法就能心理減壓的「正念」
    • 💪在家就能作、防疫又強身的「運動」方法
    • 😴睡眠與免疫力息息相關?告訴你高品質「睡眠」小撇步

    疫情擾亂習以為常的生活,不過,也是我們重新調整生活作息、建立新習慣的好時機,就跟著我們一起練習「身心調息」吧!



    (一) 正念減壓

    每日面對紛紛擾擾的訊息轟炸,不確定的不安感,身體還沒累,可能就心累了,這時不妨練習「正念」(mindfulness)。


    近年來各大知名企業(美國如google、Microsoft,台灣如台積電、鴻海)紛紛開設「正念領導力」課程,作為高階人才的培養基礎,微軟前執行長比爾蓋茲、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,也是正念實踐者。


    你可能會好奇,企業家熱衷的正念,與我個人面對生活壓力,有什麼關係?


    正念,是鍛鍊「專注力」與「覺察力」的心智訓練方式,進而管理自己的情緒狀態與思考慣性。


    研究證實,個人情緒會影響免疫力,正向的情緒會有較高免疫力,而正念也可幫助我們從挫敗中恢復的「復原力」,非常適合每天被迫接收一堆資訊的現代人們,讓我們在喧嘩吵鬧聲中尋得暫時的內心寧靜。


    練習正念的方式很多種,可以很深奧,也可以很淺白,有一種練習工具,最容易上手,也是每個人一定都會做的事情,那就是「呼吸」。


    透過呼吸,幫助你與外在世界之間,撐出一個緩和空間,讓你不必對每一個外界刺激都要馬上做出反應,你可以更客觀覺察自己當下的想法,做出更好的應對。


    最簡單的【正念三口呼吸】練習:


    • 第一口呼吸
    • 體驗你和你自己的呼吸


    • 第二口呼吸
    • 把專注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


    • 第三口呼吸
    • 持續地專注吸氣,慢慢吐氣,感受呼吸時的身體,感受當下。


    呼吸過程出現的任何念頭思緒、都是正常的,你只需更客觀、不批判,認知到「啊,原來我有這種想法」就可以了,那只是你的想法,一個念頭,不代表你本人如此。


    如果呼吸過程被腦袋中的想法或外界刺激打斷,沒有關係,你只要再次專注於呼吸過程,持續「專注-分心-再專注」的過程,就像鍛鍊心智的肌肉,讓你面對刺激,可以更好的回應。


    透過每次的三口呼吸,提升到六口、九口、十二口…呼吸與覺察,讓我們逐漸冷靜下來,重新掌控心的主導權。


    如果你是容易緊張,或是易怒的人,透過正念呼吸練習,我相信可有效改善這類負面情緒。



    (二) 健康動起來

    為了防疫宅在家,然而少運動、久坐反而增加其他疾病風險,國民健康署提出以下3種在家適度運動的好方法,讓你在家也能鍛鍊身體,提升防疫能力:


    1. 伸展或肌力訓練:如瑜珈、仰臥起坐、伏地挺身、彈力球或彈力帶,或是客廳來回走動、原地扭腰擺臀和家人一起跳舞。

    2. 利用室內運動器材:如室內腳踏車或跑步機等來維持身體活動與運動。

    3. 做做健康操:兒童及青少年選擇有趣的親子活動,進行快樂體操和遊戲;成年人可做上班族健康操;老年人則可以在家打太極拳、八段錦、高齡長者健康操,或從居家的身體活動,如步行、曬衣服、提物、站姿或坐姿等日常活動,強化身體的平衡力、肌力、柔軟度或心肺耐力等,促進健康。

   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應累計至少60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,成人每週則應累計至少150分鐘;活動能力較差的老年人每週至少應有3天進行增強平衡能力和預防跌倒的活動。


    活著就是要動,想更健康的活著就是要運動,不妨趁著疫情在家時間增加,培養自主運動或是勤勞做家事的習慣吧。



    (三) 好眠強身

    已有研究指出,充分睡眠可增加人體血液裡的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,這兩類細胞是免疫力的主要來源,而睡眠剝奪(睡太少、睡不好),促炎性細胞因子IL-6、 IL-1β 會增加,發炎指標CRP也會相對增加。


    換言之,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時間都在睡覺,而睡眠又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,顧好睡眠,搭配飲食與運動,打好健康基礎。

    以下助眠5招分享:


    1. 適量、適時運動:
    2. 上午起床後,傍晚日落前,是改善睡眠最佳運動時間,不要在睡前一至三小時進行激烈運動,每周3~4次,每次20~30分鐘以上是最佳的運動量。


    3. 避免不對時間食用刺激性食物:
    4. 一個健康成人的咖啡因半衰期大約是4~6個小時,所以睡前6小時別喝咖啡。

      喝酒助眠也是一個迷思,酒精可抑制中樞神經活動,飲酒確實可減少入睡的前置時間,讓人以為飲酒可助眠,然而,酒精的助眠效果非常短暫,在飲酒後幾個小時內,酒精效用減退的「反彈」,導致整夜的睡眠呈現「淺眠多夢」的情形。


    5. 食用含色胺酸食物:
    6. 富含色胺酸(Tryptophan)的食物可助你好眠。例如,優酪乳、牛奶、起司等乳製品;以及堅果類、納豆、豆漿等大豆製品,還有魚類、肉類、蛋等。色胺酸在體內轉換成血清素後,會成為促進睡眠的褪黑激素,所以,在早餐後攝取的效果最好。


    7. 放鬆紓壓助眠法:
    8. 使用薰衣草、甜橙、佛手柑、橙花等植物精油,滴在枕頭旁或是使用薰香燈,精油的氣味分子可透過呼吸道、嗅神經到達大腦皮質和邊緣系統,忽緩神經、減少壓力,搭配前面提過的正念呼吸法,可更有效緩解身心壓力,睡得更有品質。


    9. 睡前一小時減少使用3C產品
    10. 手機、電腦與平板發出的藍光,會阻礙褪黑激素分泌,影響入眠和睡眠品質,所以一般會建議睡前一小時最好減少使用此類電子設備。


    更多聖德科斯保健識實用內容,請追蹤FACEBOOK粉絲頁!